文\海南日報記者于偉慧
在海南眾多的漁港之中,潭門港是很特別的,之所以說它特別,原因有二:一是因為海南大部分漁港的漁民都是從事近岸捕撈,而潭門港漁民是遠航到西沙、南沙;其二,其他地方的漁民都是海上漁民,捕撈作業(yè)都是駕駛船只在海上完成,而潭門的漁民自稱為“海底的漁民”,他們通過潛水到海底去捕撈各種海產(chǎn)。
七月的潭門漁港,港口內(nèi)停放了數(shù)百艘船只。海浪一波又一波涌上港口防護堤,堤壩外側(cè),大海洶涌澎湃,堤壩內(nèi)側(cè)風(fēng)平浪靜。一個百年古港,就像母親的懷抱,幾百年來,迎來送往接泊無數(shù)船只。
潭門鎮(zhèn)草堂村,老船長盧業(yè)發(fā)保存的更路簿和羅盤。海南日報記者宋國強 攝
南海先行開發(fā)者
“自大潭過東海,用乾撰駛到十二更,便半轉(zhuǎn)回乾撰巳亥,約有十五更?!痹诤D蠞O民手中流傳的《更路簿》,開篇為此。
“更路簿”,也稱“水路簿”“沙更簿”,是一種航海工具書,記錄從潭門港到西沙、南沙的航海路線,類似于今日航海指南或海圖一樣的文字資料。
文中“自大潭過東?!?,就是指船從潭門開往西沙,“東?!笔翘堕T人以前對西沙的稱謂,《更路簿》記錄了航向和航程,還記錄了西沙群島的多個地名。
據(jù)廣東省及海南行政區(qū)1977年和1982年兩次調(diào)查,歷史上經(jīng)常前往南沙及西沙群島進行生產(chǎn)活動的漁民,以海南島的瓊海和文昌兩地最多,其次是陵水、萬寧、臨高和三亞。
潭門港漁民在碼頭裝卸漁貨。(資料片)特約記者蒙鐘德 攝
瓊海在1974年曾做過一次調(diào)查,在1824年(清道光時期)以前,該縣青葛地區(qū)漁民吳坤俊和李泮松等人就已到西沙和南沙海域捕魚。1871年,潭門上教村漁民何大豐等二十余人到南沙群島捕撈作業(yè)。而據(jù)潭門一些老漁民介紹,潭門漁民去西沙南沙捕撈,年份更早于這些年代。潭門鎮(zhèn)的老漁民盧裕欽說,他家的祖輩是明朝從福建遠航而來,一直從事海上捕撈。
在那個年代,凡前往西沙南沙作業(yè)的海南漁船必備兩樣?xùn)|西,一是羅盤,二是《更路簿》,《更路簿》上記載著從潭門出發(fā)到西沙南沙各主要島礁的方位和航程。翻開《更路簿》,便可以知道漁船航行的速度和所處的位置。
南海研究專家王業(yè)隆接受采訪時說:“《更路簿》是由特定的人(海南漁民),用特定的文字(海南方言字)和特殊的方式(文字地圖),畫出特定的區(qū)域(由海南至西沙、南沙各島礁)的航海圖,在世界上難以找到第二種,《更路簿》是海南漁民開發(fā)南沙群島的重要見證?!?/p>
關(guān)于海南漁民對南沙更早的開發(fā),潭門鎮(zhèn)石宛村老漁民麥興銑收藏的《麥?zhǔn)霞易V》有記載:“四十七世俞文次子聲香妣王氏”:“考生,卯辛年十月十九日未時去東海(西沙)卒,咸豐五年四月初五卜葬港門坡與俞昌公同礦?!丙?zhǔn)弦婚T去南沙,至少已有240年的歷史,比本文前面提到的吳坤俊和李泮松還要早得多。
身憑經(jīng)驗闖南海
瓊海市的海岸線在東部市縣里是最短的,只有40多公里,既比不上文昌270多公里的海岸線,也比不過萬寧100多公里的海岸線。在瓊海40多公里的海岸線上有青葛港和潭門港兩個主要漁港。海南大部分漁港的漁民都從事近岸捕撈,為什么潭門一帶的漁民能遠到西沙、南沙呢?
關(guān)于這個問題,記者采訪多位老漁民和海洋文化研究專家,請他們對此進行了分析。
潭門港,一艘小漁船正在回港。特約記者蒙鐘德 攝
其一,與海洋位置有關(guān)。文昌、萬寧、陵水在自己的外海海域都有天然漁場,如文昌的鋪前漁場,萬寧的大洲島漁場。此外,文昌有八門灣內(nèi)海,萬寧有小海內(nèi)海、老爺海內(nèi)海,陵水則擁有黎安港和新村港兩個內(nèi)海,而瓊海,除了在博鰲有萬泉河出海口,周邊天然漁場不足,又無內(nèi)海資源,這使得潭門漁民不得不到遠海捕撈。
其二,與潭門附近海域狀況有關(guān)。潭門海域是一片天然的珊瑚礁,潭門漁民從小就和這片珊瑚礁打交道,出海、游泳、潛水、摸螺。早年潭門的男孩剛剛學(xué)會走路,就開始了海上訓(xùn)練。五六歲的孩子就開始釣“甘龍”(小魚);七八歲時開始潛水捕魚;九歲十歲的時候,便開始出近海了;到十二三歲,便和大人出遠海,闖南沙了。
其三,與早期瓊海、文昌一帶漁民下南洋有關(guān)系。在早期,西沙、南沙是海南下南洋的必經(jīng)海域,瓊海、文昌華僑多,闖海人多,路過西沙、南沙,帶回來大量的信息傳遞給潭門周邊漁民,不畏艱險的潭門漁民很早以前就不斷嘗試,為航海積累了豐富的經(jīng)驗。
潭門的老漁民十分認可這種說法,老漁民蘇成治說,潭門漁民長期在南海闖蕩,他們對海洋、天文、地理和氣象知識掌握得十分清楚。洋流、風(fēng)向是確定拋錨位置的最基本因素,有時風(fēng)向突變,錨的位置必須改變,否則纜繩絞在一起,休想開船。
過去沒有導(dǎo)航,茫茫大海中,尋找島礁是漁民的必修課。經(jīng)驗豐富的漁民可以根據(jù)海鳥早出晚歸判別島礁方位,膽大的漁民常爬到桅桿上遠望島礁,爬上桅桿可以看見15海里以外的燈塔,50海里以外的礁盤。
對于氣象的判斷,漁民們也有豐富的經(jīng)驗?!耙归g星星一閃閃,不是臺風(fēng)就是雨”“要想知道明日天,太陽下??醇t云”,漁民們能根據(jù)天象變化預(yù)測臺風(fēng)。
幾百年來,潭門的漁民正是憑著豐富的經(jīng)驗行駛在廣闊的南沙海域,“再大的浪,都從潭門漁民的船下過!”這是潭門漁民中廣為流傳的一句話。
潭門漁民的捕撈絕技
島上各地漁民“做海”方式不同,燈光捕魚、手釣、排釣、圍捕、拖網(wǎng),而潭門漁民有自己的捕撈方式——潛水捕撈和行盤。
潭門漁民長期活動在西沙、南沙,捕撈成本特別高,所以他們要捕撈珍貴的海產(chǎn)品,才能保證出海的成本和利益,一般的魚蝦蟹類潭門漁民不捕撈,他們最喜歡捕撈三種是:海參、馬蹄螺和珍貴活魚。
雖然捕撈的特產(chǎn)和方法各有不同,但都是潛水捕撈。潭門漁民自小練就的本領(lǐng):不帶氧氣可潛到20米深處呆上三四分鐘。
潭門老漁民蘇承芬介紹說,在他年輕出海的時代,潛水沒有任何防護設(shè)施,帶著自制的潛水鏡,為了能捕撈到海產(chǎn)品,有時甚至能潛到30米深,但潛到海底后上來一定要緩慢,否則強大的氣壓變化會使肺部出血。
蘇承芬說,潭門漁民最喜歡捕撈海參,最貴的是白乳參,干貨600多元一斤,比較常見的是梅花參。捕撈一些活魚要講究方法,蘇眉魚、烏眉魚、老虎斑,這些珍貴海鮮價格不菲,潭門漁民要的都是活魚,因為冰凍海鮮賣不上價,所以漁民在捕撈時特別講究,有時魚兒掉了一片鱗片,就會影響外觀和價格。
潭門漁民潛水捕撈,掌握了各種技巧,俗話說,老虎還有打盹的時候,魚兒也不例外。天全黑時,一個個行船海上的潭門漁民開始拿著防水手電筒潛入海底,去尋找魚兒。夜深人靜,魚兒此時也入眠,這時候,只要漁民發(fā)現(xiàn)烏眉魚、蘇眉魚、老虎斑等,便把網(wǎng)兜罩在魚兒前方,從后面輕輕一推,正在熟睡的魚兒輕輕一動就會鉆到網(wǎng)兜里面,一條活魚便捕撈到手。
捕撈馬蹄螺較簡單,潛到海里礁盤周圍或海底,拾起來,丟在身后的背簍里就行了。
潭門漁民還有一種捕撈方式,便是“行盤”了。“行盤”就是大海退潮后,在島嶼的附近淺海礁盤上邊行走邊收獲海產(chǎn)品,近似于趕海。
趕上南沙海水退潮的時期,一般是農(nóng)歷初一和十五,漁民不必下深海作業(yè),只須在海水退潮的時候,在淺海的礁盤上很休閑地一邊行走一邊捕撈,或在島嶼附近淺海中捕撈做業(yè)。
本期海南周刊>>
責(zé)任編輯:肖秀燕新海南手機客戶端
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(wǎng)手機客戶端
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(wǎng)微信公眾號
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(wǎng)微博
用微博掃一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