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藍、水清、景美,??诿郎岷峪P翔濕地公園一隅。海南日報記者李幸璜攝
海口市瓊山區(qū)攀丹村唐氏大宗祠里的唐震畫像。唐震是攀丹唐氏的渡瓊始祖,后代中的唐舟和唐亮、唐舟和唐穆是明代的兩對父子進士。陳耿攝
舊書中的明昌塔。蒙樂生翻拍
文\海南日報記者梁君窮
從海口沙坡水庫出發(fā),沿美舍河向北走,一路清水相伴,綠植成群,河流兩岸雖見樓舍儼然,但入巷訪古,從當(dāng)?shù)鼐用窨谥械弥@些村莊多有數(shù)百年歷史,世系相承,美舍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當(dāng)?shù)貎号?/p>
龍?zhí)端?、學(xué)前水、潘公河、河口河、多倫河……在本地方言中,美舍河即“美麗的母親河”,而在老人口中,美舍河曾有許多舊稱。一條河在歷史上有多少次名稱變換,意味著它有多少次起落沉浮。物換星移,美舍河兩岸風(fēng)景變換,風(fēng)流人物紛至沓來,火山文化、中原移民文化、南洋文化在此交織融合,使得美舍河流域歷史上成為瓊島人文薈萃之地。
近年來??谠趯γ郎岷舆M行生態(tài)修復(fù)的同時,注重發(fā)掘修復(fù)這條??谀赣H河的文脈肌理,使美舍河千年風(fēng)采得以重現(xiàn)世人面前。續(xù)古存今,作為海南人文歷史的重要發(fā)源地的美舍河流域,已日益成為海口歷史文化與當(dāng)代經(jīng)濟社會各方面協(xié)調(diào)發(fā)展的黃金區(qū)域、省會城市的會客廳與新時代發(fā)展的又一高地。
風(fēng)流人物古來多
仁者樂山,智者樂水,水的靈動婉約,總能給城市帶來生機和底蘊。古人早已深諳此理,歷史上多少渡瓊的貶官遷客、本土的風(fēng)流文士,或多或少都會與美舍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(lián)系。
美舍河流域可謂大賢興起的基因庫和人才輩出的哺育器。美舍河流經(jīng)的府城素有“瓊臺福地”的美稱,比如明代在府城鎮(zhèn)朱云里先后誕生的丘濬、海瑞和許子偉,成為“一里出三賢”的千古美談。
“洋洋一掬水,紆石自為堤?!辈恢窃娊o了水氣韻,還是水給了詩生機,明代瓊府名士鄭廷鵠尤其喜歡美舍河,不僅時常為其賦詩,還在美舍河上游——今天的羊山地區(qū)創(chuàng)辦“石湖書院”,每日在其中讀書、寫作、授徒,與好友飲酒,論古今天下事。
海瑞墓、忠介路、海忠介公廟、海瑞故居……美舍河流域從上至下,與這位明代“海青天”相關(guān)的道路、建筑十分常見。海瑞以剛正不阿聞名,其主要事跡在于江南治水,其實,海瑞治水不僅僅在江南,更在這美舍河。1570年,被罷官回鄉(xiāng)的海瑞,看到美舍河多年失修,河床淤塞,便向瓊州分巡道唐可封提出疏浚河道的建議,而后海瑞和唐可封親自率領(lǐng)民眾疏河,終于疏通了府城出海的水上通道。
除了海瑞,明代海南還有一名士叫唐胄,家在府城東邊的攀丹村,今人對他熟知主要在于他纂修了《瓊臺志》。攀丹村如今離美舍河數(shù)里遠,唐胄如何能與美舍河扯上關(guān)系?熟知美舍河歷史的瓊山區(qū)城東社區(qū)原社區(qū)主任王正安稱,歷史上美舍河到府城東門后便轉(zhuǎn)身向東北出海,流經(jīng)攀丹村,便才改道向北有了今天的河道。唐胄自小便在美舍河畔嬉戲、讀書,晚年又在此設(shè)立“西洲書院”,教化鄉(xiāng)民。
除了當(dāng)?shù)孛?,中原各地旅人凡到瓊島者也總要與美舍河發(fā)生一些聯(lián)系?!按蟮馗∠愫?,孤標涌梵幢。水天靈鷲現(xiàn),地窟毒龍降。日月懸空鏡,乾坤照夜缸。望云彈五指,花雨墮虛窗?!泵鞔f歷年間,高僧憨山大師,曾云游到瓊州府城,打算尋訪覺范禪師的遺跡,在瓊州其間,他寄宿在美舍河邊的明昌塔,并作《登瓊州明昌塔》一詩。
寶塔古剎今安在
時值深秋,海口也有幾分涼意,來到美舍河國興橋段,進行生態(tài)修復(fù)后的美舍河兩岸依舊綠樹成蔭,許多市民來這里休閑散步?!熬驮诤拥闹醒耄幸蛔鞑?,是當(dāng)時??诘牡貥私ㄖ!备浇卵蟠宓木用裎膰慕榻B,他小時還曾見到殘存的明昌塔。
明昌塔建于明代,1944年被日軍拆掉上部3層,“大躍進”期間,又被群眾拆除三層。到了“文革”時期,明昌塔最后一層被拆除殆盡。
明昌塔舊址為何會在現(xiàn)在的河道中央?文國材解釋說,原本美舍河河道彎曲,流水不暢,容易淤積。后來為了疏浚河道,治河者采用去彎取直的方法,將美舍河的河道拉直了,而明昌塔舊址剛好位于拉直的河道上,于是明昌塔遺址無存。
相關(guān)文史專家認為,明昌塔有明顯文化地標的含義,與一般的佛塔有明顯的區(qū)別。對當(dāng)?shù)厝嗣裎幕钣泻艽蟮耐七M作用,也兼具燈塔的作用,顯現(xiàn)??谧鳛楦劭诔鞘械奶厥庑?,還具有觀光功能。由此,明昌塔在全國范圍內(nèi)都屬比較難得的人文景觀。
??谑忻郎岷舆呂骞艟皡^(qū)內(nèi)有著近130年歷史的“海南第一樓?!焙D先請笥浾呃钚诣珨z
同樣在歷史上聲名鵲起,如今知道的人已不多的,還有美舍河畔的天寧寺。天寧寺始建于宋朝,其舊址在今天紅城湖路靠近五公祠的位置。歷史上許多文人雅士都曾到此游覽,賦詩抒懷,加上官員乘船至瓊多由此上岸,天寧寺作為他們來到海南的第一站,其意義更是超脫了普通廟宇。
“古寺樓臺幾廢興,入門雙樹叩山僧??正S載酒隨緣到,飛閣觀潮問路登?!?00多年前,明代海南名士王弘誨曾在詩中記錄他與友人游覽天寧寺的情景。歷史上天寧寺幾度興廢,直至20世紀初,天寧寺仍占地300多畝,殿閣巍峨。時光荏苒,歷經(jīng)千年滄桑的天寧寺已不復(fù)存在,如今只剩路旁一間小屋給懷古者一個念想罷了。
歷史上位于美舍河畔的名寺寶塔還有許多。文峰塔,位于府城丁村附近山坡上,曾傳說關(guān)乎古代瓊州文運的盛衰,塔立,則文運昌盛,塔圮,則科第寥寥;西湖娘娘廟,始建于宋代,今日依然在羊山西湖畔,香火旺盛;大興龍普明寺,原址在美舍河流域中游,在元代曾是海南歷史上唯一的皇家佛寺、嶺南最大的禪林。
以文物古跡資源來看,在美舍河流域,經(jīng)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達1567處,已占海南不可移動文物總量的三分之一。
兼容并蓄成活水
美舍河流域是多元文化的交融圈和共生發(fā)展的聚集帶,也是多元文化交融匯合、共生發(fā)展之地,??诘娜遽尩牢幕?、媽祖文化、冼夫人文化、南洋文化、火山文化、宗祠文化等,大多都與美舍河有關(guān),在此交融發(fā)展,孕育出海南本土文化。
在??诘母鱾€姓氏的家譜中,開篇敘述的大多是其渡瓊始祖,遷徙,成了此地先民們共有的記憶,而包容,則成了這里的城市文化基因。作為海口的母親河,美舍河流域成了眾多外來客在海南落地生根的地方,也成了遷移文化底蘊濃厚之地。
美舍河蜿蜒流至海府路地段,有一座“流芳橋”,由東向西走過橋,可見紅墻碧瓦,屋舍儼然,此即五公祠。今天的五公祠景區(qū)包括了五公祠、蘇公祠、伏波祠等一組文化風(fēng)貌建筑。其中最早建于此處的應(yīng)是蘇公祠。
據(jù)史志記載,自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于紹圣四年(1097年)被貶來瓊,借住金粟庵,發(fā)現(xiàn)周圍居民飲水不衛(wèi)生。一向關(guān)心民眾疾苦的他,發(fā)現(xiàn)投宿地“眾泉觱發(fā)”,清澈甘甜卻無人汲用,于是他指認泉穴位置,并發(fā)動居民掘井,得甘泉兩眼。近千年來,泉水不竭,美談不斷。
五公祠是為紀念古代五位來瓊的名臣先賢,1889年修建至今已有近130年歷史。在樓的正前方,分別豎立著他們的雕像:“五公”之首為唐代愛國宰相——李德裕,接下來是宋代李綱,其文武雙全,曾力主抗金。再往前,是宋代先賢——趙鼎,性格剛烈,強烈主張國土不容有失,應(yīng)收復(fù)河山;第四位是南宋大學(xué)士李光,曾在瓊11年,興辦學(xué)堂,傳播中原文化,發(fā)展海南當(dāng)?shù)亟逃聵I(yè);最后看到的是南宋先賢胡銓,深入瓊島南部傳播中原文化。
五公祠之所以能稱為海南第一樓,最根本的原因還于其所紀念的五位先賢的高風(fēng)亮節(jié)。
其實,從蘇東坡歇腳開始,五公祠所在地有著近千年的淵源,孕育著海南豐富的文化內(nèi)涵,也蘊藏著深厚的歷史底蘊。
在美舍河流域,外來文化在此落地生根的還有許多,這些外來文化后來也逐漸融合演變?yōu)榻裉旌D媳就廖幕蔀楹D瞎餐奈幕洃?。在府城?nèi)瓊臺福地,宋后從中原來瓊的官員文士多居住于此;東面的攀丹村,古稱番誕村或番疍村,后來南宋愛國將領(lǐng)唐震被貶落籍于此,又帶來中原文化,成為多種外來文化融合之地。
從美舍河上游來到下游,仿佛唐宋經(jīng)過明清走到了晚清民國。
走進騎樓老街,或是步入得勝沙路的某個小巷,民國時期的南洋文化記憶便出現(xiàn)在了腦海之中。上世紀20年代,活躍于東南亞的商戶和勞工成為南洋文化的傳播者,將各地的建筑風(fēng)格帶到海口,為海口增加了一份異域風(fēng)情。百年將近,兼容并包的海南文化將其融入自身,如今已成為海南歷史文化的一大特色,也成就了美舍河這一脈文化活水。
【相關(guān)報道】
“小瀛洲”鄉(xiāng)愁回歸
美舍河畔、邁瀛村邊的明代摩崖石刻“石室仙蹤”。海南日報記者李幸璜攝
文\海南日報記者梁君窮
“現(xiàn)在美舍河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變好了,蒼屹湖也變漂亮了,我每天都要帶孫子過來散步游玩?!?0月27日下午,海南省委黨校原哲學(xué)系副教授李列山告訴海南日報記者,他從小住在邁瀛村,見證了美舍河幾十年來的變化。
從鳳翔東路向東走,走到與邁瀛路相交的路口,便可見到一座琉璃瓦頂?shù)母叽箝T樓,兩旁立柱有藏頭楹聯(lián):“邁宇千家興大業(yè),瀛洲萬戶展鴻圖?!边~瀛村至今有700多年的歷史,村民數(shù)百年來與美舍河相伴相生。
來到鳳翔濕地公園,岸上綠瑩瑩的大葉油草、水中高低錯落的水生植物映襯得美舍河更加婀娜多姿,滿頭銀發(fā)的李列山一下子來了意興,話匣子也打開了。
“何為‘邁瀛’,就是邁步瀛州的意思,今天鳳翔濕地公園的蒼屹湖我們叫道博龍湖,湖中心有一個小島,我們叫它小瀛洲。過去村民在湖中種蓮捕魚,常常要邁上小瀛洲?!崩盍猩浇榻B說,他記憶中的美舍河,是孩子們游玩的天堂、是年輕人交友的樂園、是老年人散步休閑的好去處,邁瀛村人離不開美舍河的灌溉與滋養(yǎng)。
府城當(dāng)?shù)赜卸宋绻?jié)游龍水的傳統(tǒng),李列山年少之時每年五月都要到美舍河內(nèi)游泳?!案母镩_放以后,隨著城市的發(fā)展,美舍河的污染越來越嚴重,不僅岸上垃圾成堆,污水排入河中,河里也會見到家禽的尸體,就再也沒有人下去游泳了。”李列山回憶道。
“歷史上美舍河本是一個風(fēng)景名勝,明清之時府城南的官商百姓,春來踏青,夏來賞荷,邁瀛村北面還有座橋今天稱為‘洗馬橋’,但過去稱為走馬橋,就是因為古時常有官員騎馬經(jīng)此,來道博龍湖看景觀景而得名?!崩盍猩秸J為,今天??趯ⅧP翔濕地公園打造成為海口新一景,是對歷史的一種尊重。
除了景色旖旎,今天的鳳翔濕地公園歷史上更是文化匯聚之地。明代邁瀛村曾出了一位名賢李珊。李珊致仕后,在邁瀛村筑起“繡隱莊”,寄情山水,以詩文自娛。瓊州的名賢文士也常聚于此,詩文唱和。
“茅檐煙炊數(shù)家村,且樂天年付子孫?!崩钌涸饔袃墒住独C隱莊》,描寫邁瀛村景色和他的歸隱生活。據(jù)李列山介紹,李珊平生敢作敢當(dāng),光明磊落,剛正不阿,深受百姓敬愛。
在蒼屹湖東側(cè),還有人文歷史遺跡——仙人峒。峒口上有石刻“石室仙蹤”,為明萬歷年間廣東瓊崖副總兵鄧鐘所刻。明清之時府城的官宦文人常在此集會,談詩論道。明代瓊州知府張子宏正是根據(jù)這個傳說,在附近建造了安仙、青云兩座亭子。
眾多古跡在歷史變遷中已是痕跡難尋,連仙人峒也險些被荒土掩埋?!斑^去仙人峒得不到重視,上世紀70年代還有人在此采石?!笨粗o美的湖面,李列山高興地說,“如今美舍河環(huán)境變好了,蒼屹重新成為一處風(fēng)景勝地,這里的歷史文化故事也得以重新被大眾所熟悉?!?/p>
如今,李列山的退休生活平靜而充實,除了每日帶著孫子帶到美舍河畔,給他講美舍河那些美麗的故事外,李列山還創(chuàng)作關(guān)于美舍河的詩詞、文章。“我想用自己的筆將美舍河的傳說、變化記錄下來,讓后人知道這一河清水的變遷故事?!?/p>
責(zé)任編輯:鄧麗新海南手機客戶端
南海網(wǎng)手機客戶端
南海網(wǎng)微信公眾號
南海網(wǎng)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