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段老師提桶攔門為返校女生卸妝的視頻引發(fā)熱議。視頻中,只見一名男教師站在校門口,拿著毛巾提著水桶,在擦完一個女生的臉后,便將毛巾丟進水桶蘸一下,之后再擦下一個,邊擦還邊說:“ 學生就要有學生的樣子。”
短短一則視頻,攪動著網(wǎng)絡輿論。視頻的學?;貞硎?,假期返校時許多學生化妝,這樣一來,學生見一個學一個,如此管理還是為了他們好。
【“提桶卸妝”:不要再拿“為你好”說事了】
化妝,本是幾個青春期的女孩子追求美麗的小心思罷了,十幾歲的孩子,看見周圍各種宣傳得天花亂墜的化妝品,不免會想著打扮自己,即便是我那不到三歲的小侄女,看見媽媽涂著的紅色唇膏,也會想抓著往自己臉上劃,追求美,是與生俱來的,是自由的。
還記得黃磊的女兒黃多多嗎?也是十二三歲的年紀,曾因為化妝染發(fā),上了熱搜,黃磊夫婦因此受到網(wǎng)友們質疑,縱容孩子打扮得花枝招展。而黃磊當時是這么回應的:“愛美是人的天性,不分年齡,更和人品沒有關系。”在成人的世界里,有美容院,有造型師,甚至有整容科助你脫胎換骨,大人們如愿地享受著“美”,孩子為什么就不行?
然而該學校給出的回應是——學生上學濃妝艷抹,學生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容易走上歧途,學生家長表示贊成……在反對聲中,該中學并沒有為自己的行為道歉,反而打著“為學生好”的旗號,把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作為把柄,言辭中無不在表達著對偏遠地區(qū)教育難行的迫不得已和無可奈何,實際上不過是懶惰的借口罷了。
一所學校,作為進行著系統(tǒng)教育的機構,有責任和義務規(guī)范學生的行為不假,但是校方采取這般“簡單粗暴”的方式,毫不考慮學生的心情和尊嚴,表面上是改正了學生上學化妝這樣的違紀行為情況,但實際上呢,沒有給學生以積極正確的引導,一味地施壓和控制,并沒有真正起到“教育”二字的作用。
真正的教育,是在于春風化雨,在于潤物細無聲。學校里留守兒童多,父母不在身邊,作為和孩子有著最長接觸時間的老師,是不是能和學生多溝通,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,濃妝艷抹出現(xiàn)在校園里是略顯突兀,那這時候的老師,不是要用一塊抹布解決問題,而是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“美”,理解“美”,注重精神層面的價值觀教育,這才是真的“為學生好”。
況且,偏遠地區(qū)的教育資源是遠遠落后于城市的,不能因為是偏遠地區(qū),就默認老師的威嚴只能靠強迫甚至體罰建立起來,默許這種行為。恰恰相反,偏遠地區(qū)的教育,更應該注重精神層面的培養(yǎng),給孩子的內心世界以豐富的精神食糧。
說到底,確實教育不易,既要學生給力,又怕家長嘆氣,身上背著的是責任和道義,教給孩子的應該是精神、自由和勇氣,不要只將“為你好”的旗號掛嘴邊講教育,只求今后且行且注意。(紅辣椒評論 陳璐)
【出發(fā)點再好,也要有匹配的教育姿勢】
厭倦“為學生好”這種說法,是因為此說法很遮蔽問題:學校“為學生好”,就一定是好的教育方法嗎?人們再次想到了管理粗暴、僵化這些字眼。
中學生年紀雖小,但也有人格尊嚴,他們知道拉著行李,被擋在門口,一條毛巾拂過臉龐這個事既不衛(wèi)生,也“不太美”,所以才有學生掩面而去。有網(wǎng)友認為這不尊重學生、干涉學生自由,或許妨害自由的說法并不確切,但一個男教師對女學生提桶卸妝的姿勢著實不美。
2004版《中學生日常行為規(guī)范》要求,中學生應穿戴整潔、樸素大方,不燙發(fā),不染發(fā),不化妝,不佩戴首飾,男生不留長發(fā),女生不穿高跟鞋。的確,校園中越發(fā)普遍的學生濃妝艷抹行為,污染了對青少年群體本應提倡的樸素風氣。
中學生心智走向成熟的過程,也是一個審美逐漸定型的過程。在如花的年紀,若因商業(yè)主義元素過度滲透,而在“熱烈奔放”上走得太靠前,甚至丟掉樸實無華的純真品性,跟風模仿“夜店風”“嘻哈風”,就需要引起重視。
但是,教育者的擔心,不能轉化為管理方法的極端。用正確方法教育中學生保持“素顏”,既能檢驗教育是否開放包容多元,也能引導孩子在愛美的年紀,去正確地追求美。
比如,學??梢栽趯W業(yè)課程之外,根據(jù)時代發(fā)展要求,為孩子開設禮儀、儀容課程;或有學校逐漸對校服“動手腳”,把那些色彩單調、設計過于寬松、缺乏美感的校服“趕”出校園,為孩子設計兼具心理年齡和時代美感的校服等。引導孩子更好地認識美、發(fā)現(xiàn)美、追求美,原本就是學校美育的主旨所在,如此才能實現(xiàn)學生個性發(fā)展和學??茖W管理的雙贏。
當教育變成師生間你追我躲的“博弈”,教育本身的創(chuàng)造性光輝便黯然失色。雖然學校教師要處理很多問題,照顧很多學生,而每個學生也都是獨立個體,一個班級的學生更是復雜的集體。但教育本就是創(chuàng)造性地解決復雜問題的過程,如果學校無法正視學生的成長規(guī)律,缺乏精細化、人性化管理的耐心,那么事關下一代的教育大船又要開向何方?
校方在回應此事時,表示“我們這里地區(qū)落后,留守兒童比較多,父母疏于管理”,但這并不能成為如今“提桶卸妝”的原因。地區(qū)落后恰恰需要的是觀念超前,最終逐漸突破教育資源劣勢下的狹隘理念。這樣國家平衡教育資源的民生大計,才能有適宜落地的土壤。(中青評論 白毅鵬)
【教育的愛能否再“溫和”一些?】
是誰說的“愛美之心人皆有之”?又是誰曾驕傲宣稱“美麗無罪,青春萬歲”?在學校門口那一大桶超值“卸妝水”和老師手中那一條共享“卸妝巾”面前,任你“鬢云欲度香腮雪”也難逃“隔離粉底全消滅”的尷尬結局。
按照學校的說法,因為學生大多為留守兒童,缺少正確的審美價值引導,所以才對學校三令五申的禁止化濃妝的規(guī)定“視而不見”,由此,老師“手動卸妝”之舉不僅實屬無奈,本質卻還是一顆“恨鐵不成鋼”的愛子之心。此外,校方還強調,學生化妝的行為出現(xiàn)已久,雖然學校多次明令禁止,但依舊效果欠佳,雖然此次方法“有點過”,但“是為了孩子負責”。
看到這,筆者不禁有兩點疑惑。首先,校方是不是對“留守兒童”有什么誤解?眾所周知,現(xiàn)階段的留守兒童概念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,或一方外出務工,另一方無監(jiān)護能力的,才算是留守兒童;況且,誰說留守兒童就一定是“缺少引導、缺少呵護、缺少教育、缺少陽光、缺少愛護”的典型了?又是誰“一廂情愿”“自以為是”的給留守兒童貼上了“不懂審美”“價值取向偏差”的標簽?留守兒童可不可以堅強樂觀,自信懂事,愛玩愛鬧?留守兒童可不可以熱愛時尚、喜愛美妝、緊跟風潮?將留守兒童概念化、標簽化、定義化,究竟是學生的價值觀出現(xiàn)了偏差,還是學校的這份“良苦用心”過于迂腐沉重了些?
其次,對于中學生化妝這件事是不是應該辯證的對待?時代進步之快,社會發(fā)展之迅速,使得社會民眾的思想也越發(fā)多元化、開放化,過去“清水一洗、香皂一抹、毛巾一擦”的“常規(guī)操作”早已不在,當下,對于學生的“美學教育”已經(jīng)滲透到多個層面,而“美育”的概念中,培養(yǎng)學生“認識美、愛好美、創(chuàng)造美”的能力,加大對學生的“審美教育”恰恰是最最核心的部分。如此一來,“初中生不能化妝”的觀念是不是早就應該被“淘汰出局”了?退一萬步講,就算學生的審美能力還有欠缺,妝容不合宜、濃妝不得體,那么作為學校而言,是應該對其進行正確引導,還是應該在校門口,眾目睽睽之下,以一桶冷水、一條毛巾,簡單粗暴的一擦了事?
看上去,“提桶卸妝”的校方似乎也是一副“有苦難言”“不得已而為之”的形象,但若要再深究一層,哪怕是要對學生負責,就一定要采取在校門口當眾卸妝的方式嗎?能不能由老師在私下分別對她們“溫柔提醒”,再給她們一次“主動洗臉”的權利之后,再來陳述自己“對學生負責,為學生著想”的道理?畢竟,“化了個妝”和呵護青春期那一顆顆年輕卻倔強、單純又脆弱的“少女心”相比,孰重孰輕,應有論斷。
沒錯,作為學生“以學業(yè)為重”是亙古不變的道理,但學校在遵循教化的過程中,能否讓教育的愛,再柔軟一些,溫和一些?(紅網(wǎng) 安星予)
【“提水桶卸妝”:不文明的方式無法導向文明】
盡管校方已經(jīng)對男老師做法作出回應,表明出發(fā)點是對孩子負責,學生家長也表示理解,但視頻中男老師的方法仍然值得考量。當下許多學校都禁止未成年學生化妝入校,這在校園文明建設中確有其必要性。但目的正確不等于方式正確,視頻中的方式一不衛(wèi)生,二不文明,一句“為孩子好”并不足以為之正名。
一方面,給所有女同學共用一條毛巾卸妝,卸完之后直接在水桶中清洗,明顯存在衛(wèi)生問題,青春期的孩子皮膚敏感,如此方式極易感染;另一方面,男老師的卸妝手法粗暴,女學生人格不被尊重,難免留下心理陰影。所謂的“為孩子好”,最終上演的卻可能是對孩子身體和心理的傷害,這樣的“校園文明建設”,文明何在?
良愿也該有良方,再正當?shù)拿x通過不正當?shù)某绦蛉崿F(xiàn),最終也只能走向反面。這種用不文明的方式去建設文明的做法,該停手了!(半月談 郭艷慧)
不注意方式方法
好心可能也會辦壞事
來源:紅辣椒評論、中青評論、紅網(wǎng)、半月談(略有刪節(jié))
原標題:最熱評丨“提桶卸妝”:出發(fā)點再好,也要有匹配的教育姿勢
責任編輯:吳嬋新海南手機客戶端
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(wǎng)手機客戶端
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(wǎng)微信公眾號
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(wǎng)微博
用微博掃一掃最熱評
進入欄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