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高香蕉種植戶吳多俊初次創(chuàng)業(yè)失敗不氣餒
血本無歸后,他從頭再來……
■ 海南日報記者 劉操
12月17日,清晨的陽光照進臨高縣皇桐鎮(zhèn)洋黃村,48歲的退役軍人吳多俊穿梭在一片香蕉林中,仔細觀察一棵棵香蕉樹的生長情況。“每天都要來,發(fā)現(xiàn)問題及時解決,這樣才能保證明年香蕉的品質。”吳多俊說。
白手起家種香蕉,曾血本無歸……過去3年多,吳多俊在遭遇創(chuàng)業(yè)挫折后,及時吸取教訓,從頭再來,憑著軍人的韌勁和勇氣終于收獲了成功的“果實”。
敢想敢干,踏上香蕉種植路
吳多俊是臨高縣多文鎮(zhèn)紅華居人,1990年,19歲的他前往廣東汕頭服役,在4年軍旅生涯中刻苦訓練,成長為一名優(yōu)秀的士兵。“很慶幸有這樣一段經歷,它使我受用一生。”回憶綠色軍營,吳多俊動容地說。
退役后,吳多俊留在汕頭從事水電裝修工作。2001年,他返回臨高老家,后應聘到海膠集團紅華分公司,成為一名膠工。這些年來,吳多俊把軍營中養(yǎng)成的認真細致的態(tài)度、雷厲風行的作風帶到了崗位上,業(yè)績突出,受到同事們的尊重。
2016年,吳多俊萌生了創(chuàng)業(yè)念頭。說干就干,他先從了解市場行情入手,積極和有創(chuàng)業(yè)經驗的親朋好友交流,了解適合在海南發(fā)展的產業(yè)。
“我們村周邊很多農戶都種香蕉,依托富硒紅壤的獨特優(yōu)勢,最近幾年收成都不錯,所產的香蕉果品類型、質量和產量均比同類型香蕉好。”再三思量,2016年上半年,吳多俊辭職并籌資租下97畝土地,踏上種植香蕉的創(chuàng)業(yè)之路。
遭遇挫折,從頭再來獲成功
白手起家遠比想象中困難。吳多俊租來的土地位于村莊深處,接手之初,這里沒水沒電,一片荒蕪。
“香蕉不僅對溫度要求很高,而且需水量也大,對土壤要求較為嚴格。我就按照種植的要求,一項一項去解決問題。”面對困難,吳多俊不抱怨,而是用10多天的時間拓荒,接通電線,鉆出深井,栽種香蕉苗。
一年后,收獲季到來。但吳多俊精心呵護的香蕉樹結出的果實品質差,全都不符合收購商的要求。“后來我才知道,我們栽下的那一批香蕉苗都有質量問題。”吳多俊沒想到,辛苦了一年,自己卻虧了30多萬元,不但多年的積蓄化為泡影,自己還攤上了一筆不小的債務。
“雖然初次創(chuàng)業(yè)失敗,但我既然選擇了這條路,就要干下去,還要干好!”在家人和戰(zhàn)友們的鼓勵下,不服輸?shù)膮嵌嗫Q定從頭再來。
汲取了上次的教訓,吳多俊專程中國熱帶農業(yè)科學院的技術人員求教,學習香蕉管理技術,引進抗病品種。從選苗到灌溉,從定植到澆水、施肥,他都嚴格按照技術標準進行種植。
吳多俊每天早晚都要鉆進香蕉林里巡查,一遍至少要2個小時。慢慢地,他練就了一雙“火眼金睛”,能一眼看出每一株香蕉苗的長勢狀況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。2018年10月,吳多俊第二次種下的香蕉成熟,得到了收購商的認可,當年的利潤達到了50多萬元。今年,吳多俊種植的香蕉依然受到了市場的歡迎。
回饋家鄉(xiāng),帶動農戶同致富
今年5月,??诘囊患覉@林景觀公司找到吳多俊,希望跟他一起合作種植景觀樹,供省內商業(yè)住宅小區(qū)使用。“機會稍縱即逝,必須抓住!”吳多俊立即籌錢,在老家附近的村莊又承包了63畝土地。
“我們現(xiàn)在種下的樹苗,3到4年就可以向外銷售了。”吳多俊望著一棵棵剛剛栽培下的景觀樹,信心滿滿。
致富不忘鄉(xiāng)鄰。看到村莊附近的很多農民生活困難,吳多俊請村民們來幫工,給他們提供就業(yè)崗位。
符不芬是紅華居透灘村的一名村民,在吳多俊的邀請下來種植景觀樹。“在這里上班,每天有130元收入,還可以兼顧家庭。” 符不芬對吳多俊非常感激。
(本報臨城12月19日電)
責任編輯:謝軍輝新海南手機客戶端
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手機客戶端
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微信公眾號
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微博
用微博掃一掃